體內菌叢對器官移植患者的影響(2-2)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icrobiota modulates
allograft rejection
微生物群的組成調節同種異體移植排斥反應
(簡單說就是:菌叢影響器官移植成功率)
作者群:Yuk Man Lei, Luqiu Chen, Ying Wang,
Andrew T. Stefka, Luciana L. Molinero, Betty Theriault, Keston Aquino-Michaels,
Ayelet S. Sivan, Cathryn R. Nagler, Thomas F. Gajewski, Anita S. Chong,
Caroline Bartman, and Maria-Luisa Alegre
腸道裡有很多菌,而且會影響到人體的健康,但影響有多大?
根據臨床研究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的結果,這些菌竟然可以影響到器官移植的成功率,也就是強大的免疫系統都會受到體內的菌叢所左右。
我們當然都希望自己的免疫系統能夠對外來的敵人發動攻擊,而且越快越好,但是免疫系統要如何快速找到敵人(壞的細胞),說起來就跟敵我之間的菌叢分布有關係。
從這份研究成果當中也可以看出,器官排斥是由微生物所決定的,不是免疫系統!後續的免疫系統反應是因為微生物而衍生出來的效應,所以維持體內有充足的益生菌就變得很重要。人體器官上的菌幾乎都是來自於腸道菌,如果捐贈者和接受者都有好菌保護著,也讓身體的器官上都布滿了好菌,自然可以大幅提升器專移植的成功率。
當器官功能損壞到無法回復的程度,器官移植就成了唯一的解決知道。但是,器官移植一定要搭配強大的免疫抑制劑,否則免疫系統T細胞就會快速竄出來攻擊移植的器官,產生排斥現象。
捐贈者和接受者本身的基因配對是否適合,當然是器官移植成功與否的最大關鍵,但是身體的其他部位是否也扮演了某些角色呢?
器官要被移入新的身體之前,一定要經過完整的滅菌;未經滅菌的器官上面附有很多原本的菌叢,這樣的器官將帶來非常大的危險。
本研究以皮膚移植為觀察對象,並檢測捐贈者和接受者的原生菌叢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只要使用了廣效型抗生素處理過的皮膚,或是原本就選擇了身上無菌的捐贈者所提供的皮膚,都可以讓接受者的存活時間大幅增加,而且接受者體內的抗原排斥現象也減輕很多;相較起來,如果捐贈者的皮膚完全未經滅菌處理,皮膚移植之後都會發生大規模的排斥問題。
如果讓無菌者接觸帶菌者的糞便,再取下相同的皮膚進行移植,竟然又會讓接受者體內的排斥現象加強了,而且還啟動了接受者的T細胞免疫反應。可見,生物體本身所攜帶的微生物(菌叢),都有可能影響後續免疫反應的作用。另外,微生物的組成(好壞菌的成員分布)比細菌的數量更重要。
這套為器官捐贈者調整菌叢的方式除了皮膚之外,也應用在心臟移植,而且得到了相同的結果。對於未來的器官移植手術而言,捐贈者與接受者的體內菌叢分布比例,都將成為如何提高移植成功率的評估方式。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