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7的文章

器官移植與惡性腫瘤(3-3)

赴陸換腎 罹癌率比台高 3~5 倍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75/352055 台大醫院外科部助理教授蔡孟昆新近發表在「國際腎臟雜誌」( Kidney International )的一篇研究發現,到中國大陸換腎, 5 年後罹患腎臟癌機率,是在台灣換腎的 5 倍。原因可能是大陸用的抗排斥藥,較易導致腎臟癌 。 台灣移植醫學會理事長李伯璋說,大陸幅員遼闊,為了把握取腎時間,常會以抗淋巴球血清來抗排斥,較少用環孢靈、 FK506 等一般抗排斥藥物,抗淋巴球血清雖較少腎毒性,卻有造成腎臟細胞病變的風險。從這個研究來看,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到大陸換腎病人年齡比較大,罹患癌症的風險也較高。 台中榮民總醫院攝護腺防治中心主任歐宴泉說,捐腎來源未做篩檢,也可能取得較差的腎臟

器官移植與惡性腫瘤(3-2)

腎臟移植病患『聞癌色變』 臺中榮總 腎臟科 吳明儒醫師 http://www.newkidney.org.tw/j.html   腎臟移植已經被證實能夠改善末期腎臟病人的生活品質,並且延長腎臟移植患者的壽命。但是隨著病患及移植腎臟壽命增長,許多腎臟移植的長期併發症也逐漸增加了。例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感染、和惡性腫瘤等。其中又以惡性腫瘤最令人聞之色變。 換腎時間越久,移植後癌症真的要提防 事實上尿毒患者早就被證實有免疫力的缺損。所以不論是對細菌性或病毒性的感染,機率都會增加。此外,自體免疫疾病及腫瘤發生率也會增加,甚至對疫苗(如感冒疫苗、B型肝炎疫苗)的反應也會降低。然而接受腎臟移植之後就必需接受長期免疫抑制藥物,因此免疫力又會受到這些藥物的影響。 文獻上估計腎臟移植後,新生惡性腫瘤的相對危險機率至少是一般人的三到五倍以上,而且盛行率大約是百分之五上下。換腎時間越久,惡性腫瘤的盛行率就越高。但是腎臟移植後好發的癌症與一般好發的癌症並不相同。一般人好發的肺癌、乳癌、大腸癌及攝護腺癌在腎臟移植病人反而沒有明顯地增加。過去的統計顯示,歐美國家腎臟移植後,以淋巴增生性疾病(淋巴癌)和皮膚癌(皮膚扁平細胞癌及卡波西氏瘤)的發生率最高;日本則是腸胃道的癌症比較多。然而根據台中榮總過去二十年來,接近八百位腎臟移植病患的統計結果,淋巴癌和皮膚癌的發生率卻都很低,都不到千分之五。反而是泌尿道移形上皮細胞癌佔最多,其次是肝癌。 泌尿道移形上皮細胞癌在台灣腎臟移植病患似乎有較高的盛行率,根據筆者今年發表在美國腎臟醫學雜誌上發表的資料,截至民國九十二年底,台中榮總730位腎臟移植病患中,總共有三十個人發生泌尿道移形上皮細胞癌,慶幸的是,大部份的患者都是早期發現的,因此存活率還不差。事實上,除了台中榮總,臺大醫院和高雄長庚醫院也都有類似的報告。 移植後癌症發生的原因 腎臟移植後發生癌症的原因絕對是多方面的。免疫力受到抗排斥藥物壓制而無法消滅癌化細胞只是主要的原因之一。研究證實越強的免疫抑制劑,在長期的觀察中確實有較高的機率引起癌症。 致癌病毒的感染也是造成癌症發生的可能機轉。在台灣最常見的例子應該就是B型肝炎病毒或C型肝炎病毒會引發肝癌。因為很多台灣人有慢性病毒性肝炎,尤其是透析的患者,很多人是在早期因為輸血而感染了肝炎,因此台中榮總腎臟移植病患發

器官移植與惡性腫瘤(3-1)

器官移植與惡性腫瘤(3-1) 在google雲端硬碟找到去年11月在台大聽腎臟移植王朔盟醫師的演講錄音檔,前面有大約5分鐘沒錄到,中間被吃抗排斥藥的鬧鐘打斷,原本有第二段的,但是好像被我刪掉了XDDD https://drive.google.com/open…   (共用連結會開放到星期天晚上,之後就會關起來。) 其實透析和移植都是罹癌的高危險群,只是癌症種類不太一樣,有些癌症在移植後的統計上還是呈現下降的趨勢(我沒有細問醫生為什麼,個人猜想是因為移植後會更注意生活習慣吧?) 移植後的罹癌率和一般非腎友比的確是有上升的數據,除了抗排斥藥的影響之外,跟年齡大小、生活習慣、其他慢性疾病(共病)、家族遺傳病史、種族、飲食文化...等等也是有相關。 例如: 一名B肝患者移植成功後得到了肝癌,請問是B肝惡化造成肝癌.還是抗排斥藥物的影響呢? 日本人因為飲食習慣胃癌盛行,移植後胃癌仍然是高盛行率,但是在台灣無論是否為移植朋友,都沒有日本胃癌這般顯著。

EPO(紅血球生成素)過量造成死亡率上升?

圖片
昨天line的重生群組才在討論移植後的朋友都是如何處理貧血問題的,有人會補充維生素B群、葉酸、鐵劑,有人就是靠努力吃(我就是努力吃那一型的,哈),有人說可以吃血紅素…(好吧,我承認我不知道那是甚麼東西,血紅素不是存在紅血球裡面嗎…?)也有人說會靠打epo 今天就在透析社團看到這個文章的討論,其實一開始看到結論有點嚇一跳,因為無論是透析還是移植朋友,基本上都追求血紅素要達標,怎麼反而有研究顯示epo過量會使死亡率上升?後來看到醫生出來解釋我才了解其中的來龍去脈 在這邊針對醫生的解釋做個小整理: 佳晟診所王介立醫師: 統計數據可以針對各個條件去做回答,比如,其它條件都相同之下,EPO劑量過高,死亡率較高;比如,其它條件都相同之下,貧血較嚴重的,死亡率較高; 引申出來的還有以下的論述:用很大量的EPO把血色素拉到和正常人一樣高,死亡率反而會上升;但若是不用EPO之下血色素就能維持正常,則死亡率並不會升高(甚至有可能更好) 三禾診所王植諄醫師: 這類研究只能證明EPO用量大跟死亡率有關聯,而非EPO用多了會早死。會產生EPO抗性表示身體有其他疾病、營養不良或是慢性出血,這些都有可能影響壽命。 # EPO的使用劑量還是必須和你的主治醫師討論喔 ~ 所以很多研究結論和研究數據都需要看中間的過程阿~不然就跟很多人以為打胰島素會洗腎一樣;為什麼會有「打胰島素會導致洗腎」的傳聞出現?因為很多沒有乖乖保護自己殘餘胰臟功能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歷經多年潛伏期之後,併發症已經在這些日子裡悄悄啟動了,等到糖尿病被無意中發現,先用口服藥控制,但是發現控制不是很好之後改打胰島素,雖然可以控制血糖了,但是慢性腎衰竭已經不可逆而且胰島素也不是用來治療腎衰竭的阿XD 於是很多人只看到最後的結果:打了胰島素沒多久就洗腎了XDDD 胰腎移植小教室: 血紅素存在於紅血球中,是由血鐵素與血色蛋白所組成。人類血液呈紅色,正是因為紅血球內飽含血紅素的原故。血紅素主要有吸附及釋放二氧化碳的功能,可以維持身體所需的能量,維持生命現象。<台灣血液基金會>

傷口照護

移植之後吃抗排斥藥,皮膚變薄,常常莫名其妙就會有點小傷,雖然傷口都小小的,但也因為吃了抗排斥藥,抵抗力比較低,我非常害怕會感染,所以有小傷口都會小心的處理,甚至在家裡常備一個換藥箱,舉凡生理食鹽水 消毒用不含酒精優碘 各種大小滅菌棉棒 各種尺寸紗布 各種普通或抗敏膠帶 人工皮 除膠棉片...等等一應俱全,就是希望傷口能在自己照顧之下就自行痊癒,不要等傷口變嚴重了感染了,才又到醫院報到 跟游醫師文章寫得比較不一樣的是,我把傷口清理乾淨之後,會用不含酒精的優碘先消毒一次,再用生理食鹽水擦掉優碘,如此反覆三次之後,確定沒有優碘殘留,就直接蓋上乾淨的紗布了,不會再另外抹藥上去,除非藥膏是醫生開給我的,我才會使用在傷口上 這是我移植後,外科專科護理師教我的方式,如果和我的方式不同,建議還是遵照你的主治醫師或你學習到衛教來進行照護傷口喔~ http://yishengyu.blogspot.tw/2017/10/blog-post_17.html

腎移植後維他命D3的角色

圖片
看到醫師上一篇發文有講到非活性維他命D3對透析病人的影響,也有稍微提到對腎移植病人的影響,但是實在很希望知道詳細內容,但是文獻實在太過專業,於是請醫生翻譯幫助我,醫生也非常熱心地又另外寫了一篇針對非活性D3與腎移植之間的關聯 真的好謝謝醫師阿阿阿阿阿阿~~~(真的超感謝) # 向守護移植病患的醫護人員致敬 壬禾診所-專業血液透析 [2017文獻導讀。延續話題,討論「腎移植後」維他命D3的角色] 在腎移植的病人身上,其維他命D3濃度是低的。且在移植後的1-2年,副甲狀腺亢進的情形持續,甚至5年後,20-50%的機率副甲狀腺仍亢進。用維他命D3治療副甲狀腺亢進對腎移植民眾的骨頭安全是有證據力的。 移植後的六個月,其髖骨骨折的機率大於一般透析族群,原 因很多,包括免疫抑制劑的使用及持續性的副甲狀腺亢進對骨頭不良的影響。研究指出,腎移植病人副甲狀腺超過 150 pg/mL,其骨頭密度大大的下降。 2005的一篇研究給了「非活性」維他命 D3 (Cholecalciferol)在移植腎上,大大地降副甲狀腺的好處報導(每月 25,000 IU 加上每天 400 mg的鈣,觀察12個月)。只要血液的Vit D濃度大於30 ng/mL,其副甲狀腺沒有人超過100 pg/mL。另一個2008研究,每天400 IU Cholecalciferol,搭配適量的鈣,也是觀察12個月,其副甲狀腺指數可降低一半左右。且不會產生高血鈣。雖然彼此「非活性」維他命 D3劑量的差異,令人放心的是,到目前為止,「非活性」維他命 D3的給予是可顯著降副甲狀腺指數的,且較沒有嚴重的副作用。 根據NKF-KDOQI CKD–MBD治療指引,凡慢性腎臟病第三、第四期病人,其血液的Vit D濃度小於30 ng/mL都需要接受維他命D3的補充(大部分是活性的calcitriol)。移植後,腎功能會恢復到等同的eGFR(腎絲球過濾率),其治療等同慢性腎臟病。即使是腎功能變正常,也可以等同一般健康族群,凡血液 Vit D濃度小於30 ng/mL,可補充天然的維他命D3,雖然其研究的證據等級不強(因為移植族群個案量不多)。 研究也指出,在腎移植的病人身上,足夠的血液Vit D,用於預防骨頭脆弱性骨折和維持腸子對鈣的最佳吸收。 亦有報導指出,腎移植的病人身上,低的血液Vit D濃度與腎功能下降有

世界雞蛋日

吃貨除了吃還要懂營養  之 我超愛吃蛋~!!! 膽固醇攝取量與血膽固醇量其實並無直接關係。 2006年《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美國研究結果顯示,因為肝臟可以控制膽固醇生成速度來調節,吃進得多,就自主生成少一些;吃得少,就生成得多些。這也是正常人每天吃3顆以上的雞蛋,血膽固醇也不見得會高的原因。 但人們調節膽固醇的反應還是不盡相同,肝硬化或是肝細胞癌的發生與膽固醇攝取量有明顯相關性。這些結果顯示一般民眾的膽固醇攝取雖然對血液膽固醇濃度不見得有明顯的影響,但是可能對肝臟有潛在的危害。一般健康人還是建議每日別超過3顆,高危險族群更要謹慎。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一研究生蛋和熟蛋中的蛋白質,追蹤它們的吸收成效,結果生蛋在胃中排空的速度較快,實際吸收的程度大約也只有熟蛋的一半多。 # 移植朋友務必煮熟再吃喔 http://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4357991899

體內菌叢對器官移植患者的影響(2-2)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icrobiota modulates allograft rejection 微生物群的組成調節同種異體移植排斥反應 ( 簡單說就是:菌叢影響器官移植成功率 ) 作者群: Yuk Man Lei, Luqiu Chen, Ying Wang, Andrew T. Stefka, Luciana L. Molinero, Betty Theriault, Keston Aquino-Michaels, Ayelet S. Sivan, Cathryn R. Nagler, Thomas F. Gajewski, Anita S. Chong, Caroline Bartman, and Maria-Luisa Alegre 2016/6/20 首次 發表於: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 臨床調查雜誌 JCI 是由美國臨床調查協會 ASCI 出版的同行評議的生物醫學研究雜誌 ) https://www.jci.org/articles/view/85295 腸道裡有很多菌,而且會影響到人體的健康,但影響有多大? 根據臨床研究期刊 (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的結果,這些菌竟然可以影響到器官移植的成功率,也就是強大的免疫系統都會受到體內的菌叢所左右。 我們當然都希望自己的免疫系統能夠對外來的敵人發動攻擊,而且越快越好,但是免疫系統要如何快速找到敵人 ( 壞的細胞 ) ,說起來就跟敵我之間的菌叢分布有關係。 從這份研究成果當中也可以看出,器官排斥是由微生物所決定的,不是免疫系統!後續的免疫系統反應是因為微生物而衍生出來的效應,所以維持體內有充足的益生菌就變得很重要。人體器官上的菌幾乎都是來自於腸道菌,如果捐贈者和接受者都有好菌保護著,也讓身體的器官上都布滿了好菌,自然可以大幅提升器專移植的成功率。 當器官功能損壞到無法回復的程度,器官移植就成了唯一的解決知道。但是,器官移植一定要搭配強大的免疫抑制劑,否則免疫系統 T 細胞就會快速竄出來攻擊移植的器官,產生排斥現象。 捐贈者和接受者本身的基因配對是否適合,當然是器官移植成功與否的最大關鍵,但是身體的其他部位是否也

體內菌叢對器官移植患者的影響(2-1)

圖片
前一陣子回診拆疝氣手術的縫針,和醫生討論到 「益生菌補充」的問題. 在移植後住院的那一個多月裡,我學習到很多關於移植術後的保養方式,其中營養師最嚴格,蠻多東西都希望我盡量避免;醫生倒是讓我比較自由的吃喝. 不過因為營養師希望我盡量避免的食物中,大部分是我以前就不喜歡吃的東西,所以適應起來也沒有很不舒服;例如,生菜沙拉、生魚片 … … 等等生食類,我本來就不愛吃XD連蛋黃都要熟透才敢吃,比較遺憾的大概就是火鍋沾醬的生大蒜和生蔥吧~而且我覺得世界上好吃的東西那麼多,何必要執著於自己不太能吃的東西呢?XD 所以我選擇遵守營養師比較嚴格的飲食限制,反正對我的生活沒有造成太大影響. 剛移植完,心中對飲食有非常多疑問,於是花了很多時間問營養師問題; 其中我就有問說: 優酪乳可以喝嗎? (當時是想說優酪乳裡面含有活菌阿~) 營養師回答我說: 市售的優酪乳、優格、養樂多類的多多盡量不要喝(連便利商店裝好好的也不要)因為你不知道它在發酵的過程中會不會有其他雜菌在裡面生長. 接下來我又問: 那包裝好的粉狀益生菌或膠囊益生菌呢? (因為我還沒移植前就會吃益生菌維持腸道健康) 營養師回答: 那就可以使用,因為它們沒有其他雜菌的問題. 於是我就很安心地照常吃益生菌. 霸特~!!! 去拆縫針的時候,蔡孟昆醫師跟我說, 盡量不要吃益生菌,有數據統計益生菌反而會造成移植患者感染機會升高,尤其是女生機會更高(女生尿道只有3~4公分,男生大約有12~13公分)例如:泌尿道感染、陰道炎. (不過是說我移植後的兩次泌尿感感染,當時還真的都有吃益生菌 … … 但是這些猜測都是事後諸葛了,畢竟我感染的原因到底是甚麼也不知道XD當時都感染發燒了,就是趕快治療就對了~) 蔡醫師說真的要吃的話,就在腹瀉後吃一點就好,不要長期使用. 因為蔡醫師真的很少限制我的飲食(連生菜沙拉他都跟我說可以吃XD不過我個人還是會怕怕也不愛,所以就沒吃了)所以我想他會特別跟我說不要補充益生菌,就還是乖乖遵守吧~ 拆線回家之後,有上網找一些關於益生菌和器官移植的資料,在去年的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臨床調查雜誌 JCI 是由美國臨床調查協會 ASCI 出版的同行評議的生物醫學研究雜誌 ) 找到一